一切歸零從新(心)開始認識麵包世界的奧妙與迷人之處

 

 

 

 

 

99年第一次接觸朋友給的手作韓國麵包,從此開啟我的home made,跟老公都愛吃麵包,也因此二人有了共同興趣~手做麵包,比較多的成份我想是老公因為疼我才會一路支持讓我在烘焙上為所欲為,至今,老公卻是比我認真的想做出屬於我們喜歡、健康的麵包,翻閱書籍,上網蒐集資訊,消化之後再白話的讓我了解其中原理。

 

 

基本功扎穩了再求變化就容易多了,麵包世界真的有太多知識要學習,能用簡單的麵粉、酵母、鹽、水做出好麵包真的是不簡單,自己手做之後才體會出能將麵包呈現在架上的每個製作者都是令人敬佩的,只是有人喜歡這個有人喜歡那個,沒有好與壞,只有製作麵包成份、品質的好與壞。

 

 

今年2月過年休假做的蔓越莓葡萄麵包(100% T65)

 

 

約半年前做的麵包,以高粉:法國粉各50%,那時誤以為100%法國粉的麵包口感會太有嚼勁,慢慢接觸後才知跟製作過程到烘焙溫度都是有影響的,以前真是自我感覺良好。

 

 

喜歡麵包做成三明治,好享受。

 

 

吐司鋪上紅蘿蔔、高麗菜、蝦子、再刨一堆乳酪進烤箱~~~~如果用大烤箱會更酥脆好吃ㄧ些,桃園現在只有399烤箱。

 

吐司裹上蛋液乾煎再加上起司片

 

 

過年做了加老麵的吐司帶回娘家

 

 

 

參考了許久的吐司格子分享及書籍,好奇別人家的吐司烤出來怎麼都那麼工整,還一度以為是用整型機整出來的,直到看到一篇版主留言跟老公討論後,整形時寬度及長度要一致,就在工作桌上畫下規格線,讓我整出接近一致性的成果。

 

 

我~一定要把土司做好,把土司邊擠壓的狀況克服。

 

 

雖然有我喜歡的白邊,但側邊還是有縮一點

 

 

手工切片沒辦法切薄片,所以才做了9個三明治,就把二條12兩吐司處理掉。

 

 

農曆年假2/17又做了一次吐司,2條24兩1條26兩。

 

 

 

 

整形有進步,以前吐司表面的氣泡沒有出現了。

 

 

但,麵包二側還是有縮,二邊及底邊都有被擠壓的狀況,目前詢問後得到的一些分享可能有以下原因,再努力嘗試。

 

(1)入模總麵團重量過多

 

(2)最後發酵完成入爐時間,與麵糰的烘焙彈性有直接影響,彈性越好越早入爐,不一定都要到9分模,要觀察麵糰發酵的彈性

 

(3)我吐司完成溫度是22度,一般會建議26~28度,溫度太低會影響最後發酵時間,有可能因此造成發酵過度

 

我~一定要做出不擠壓有水準的吐司,及有層次感的麵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lin簡單過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